无声茧

恶人的幸福如湍流,转眼即逝

当我们谈论伪学院派时我们在谈论什么

【《失序记事》解析】


2017年4月28日,星期五

本期专访——

浅谈《失序记事》:当我们谈论伪学院派时我们在谈论什么


有的作者喜欢给读者制造享受挑战的机会


Q:很多人觉得《失序记事》是一篇让人看不懂的小说,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叫做“不明觉厉”,您是怎么认为的?

A:我倒是觉得它没有那么难理解。首先,《失序记事》这个标题取自怀斯曼导演的纪录片《提提卡失序记事》,里面讲的就是一个精神病院。文章里有很多小细节在暗示这个,有一个名词提到“块面式场域”,这里其实是两个词,“块面式”在讲这本纪录片时间上的处理手法,它的事件是平行的,就是一种非线性的块面结构展现;“场域”在讲空间的概念,它不是一个点,而是形成了一种场,这种场可大可小,对于《提提卡失序记事》来说,它的场是一整个精神病院,而对于这篇小说,它的场就非常狭窄,限定在西里斯·布莱克所在的那一个房间里,这是文章的一点小背景。

另外从内容上来说,它的结构非常清晰。整个故事围绕一个名叫西里斯·布莱克的精神病人展开,他在给他的另外一个人格,或者说是他的前意识在给他的潜意识,写信,最后他自杀了。但是这个过程是非常有意思的,他为什么疯,为什么要自杀,他的精神上的那种挣扎、那种搏斗,最后是陷落还是解脱,这个可能是需要多读几遍才能感觉出来。我研究无声茧这个作者有个大概二十年左右,非常显而易见的一点就是,这个作者的写作意图,或者说是趣味点,在每一篇作品里面都能看得出来,比如喜欢把很关键的线索都埋在文字里面,留给感兴趣的、想挑战的人自己找。这是这个作者的一个特点,创造一个很好玩的阅读体验,有很多作者都喜欢给读者制造享受这种挑战的机会。


细心捡起贯穿全文的线索,对文章的感受可能会更深入


Q:那么您觉得对于这篇《失序记事》来说,线索是什么?

A:这篇文章的线索可以从几个地方去看。首先,最明显的一个是西里斯·布莱克的意识流动,我可以看到他是在和什么东西辩论,精神上和肉体上都像两种力量在搏斗,这一整个斗争的过程是最主要的线索。

还有另外一条线索,要很花心思才能看得出来,就是作者提到的那七本纪录片。我粗略地找了一下,发现了这么七本——第一个,之前提到的《提提卡失序记事》,提示了文章的内容。这里还讲到“现实的渐近线”这个概念,一般来说认为“影像是现实的渐近线”,在这里也可以说是暗示了西里斯·布莱克的精神状态,渐近线这个词很有意思,无限接近但又无法触及,就是讲西里斯这个人的精神世界与现实是出现断层的,这种断层一旦表现在外,体现出来的就是一种反社会,人们会认为这样的人是疯子。

然后再看第二个,《景观社会》,放在这里讲西里斯这个人身上具有的一种特点,就是排斥同化,拒绝社会上面那种很同一的伦理、秩序。有人往浪漫主义的方向分析过他这种独立精神,我看了也比较认同,有人把这篇文章里面西里斯·布莱克这个人整个理解成一种精神象征,我觉得这也没问题。

第三个是《抓住弗雷德曼一家》,讲了一个强奸案的后续报道,挖掘事实真相的这么一个过程。但是纪录片的导演在里面用了很多包括操控节奏、操控观众情感的技巧,隐瞒了重要事实,结果就是引发了一个探讨什么是真实的这样一个问题,这个问题放在这个文章里面也是非常有意思的。

第四个是《交叉》,这本片子是一个日本导演的毕业作品,最近第一次投稿参赛就获了一个很不错的国际大奖。这本片子有意思的地方在片名,《交叉》,是什么样的东西在交叉,真实与虚构,理性与感性,对自由的追求与对现实的妥协,等等等等。当然我举的这些例子都很肤浅,有很多东西可以慢慢去想。

然后《他们在岛屿写作》是一个记录文化名人的三部曲,这里面蕴含的就是一种人文关怀的思想。人文关怀这个词我们经常会提,但是实质上这个片子表达的怎么样呢?这又不太好下定论,它提了一个问题,但是没有能很好的解答,而且这个问题也非常老生常谈,叫做形式与内容。除了这七本片子之外其实还有一本,我不知道作者有没有把它算进去。伊文思拍过一本很短的纪录片,叫做《雨》,片如其名,就是拍了各种各样的雨,也是受到法国先锋派的那种冲击、那种影响,在探讨一个形式与内容的命题。这么两条线索贯穿全文,如果有人细心地去都捡起来,可能对文字就会更好理解一点,或者说能不单单是停留在看懂文字,能走得更深入些。


他们处于一种相互排斥、相互影响的抗争状态


Q:怎样在《失序记事》这篇小说中去理解西里斯·布莱克与西弗勒斯·斯内普之间的关系?

A:在这篇小说里面,西弗勒斯·斯内普这个形象并没有正面出现,只是作为西里斯·布莱克的幻觉在反复和他对话。首先,我们看到西弗勒斯·斯内普与西里斯·布莱克精神上是一个相互依存的状态,一种是理性,一种是本能,一种是前意识,一种是潜意识,一种是灵魂,一种是肉体。他们纠缠在一起,被囚禁在社会伦理的孤岛上面,一起面对着这样的一种困境。然后我们注意到他们身上两种截然不同的倾向,前面也提到过,西里斯·布莱克象征一种独立、反叛、抗争的精神,他一直在试图撞击现实强加于他的墙壁,他的枷锁,他的意志很强烈。西弗勒斯·斯内普的意志也很强烈,他持续地在影响西里斯·布莱克,但是在他这里有一种非常强烈的、压倒性的自我毁灭倾向,包括他身上那种对待文明的消极态度,那种冷嘲热讽的排斥和否定。这样两种精神状态统一到一个人的身上,但又不是真正的统一,两种力量在不断撕扯,他为此饱受折磨,就像无法摆脱重力。

另外还有一个角度,就是从真实与虚构来看,西里斯·布莱克所代表的现实与西弗勒斯·斯内普代表的虚幻理想也是出于一个抗争的状态。代表现实的那一面试图接近理想,代表理想的另一面却清楚现实环境的冷漠和残忍,所以他排斥他,用非常理想主义的观念、措辞去表达他的幻灭。我认为他们就是处于这样一种相互排斥、相互影响的抗争状态。


伪学院派实质上是对内容与形式关系的一种反叛


Q:您怎样看《失序记事》中运用的写作手法和特色?

A:《失序记事》这篇文章最大的特点有两个,第一,是它在探讨一个形式与内容的问题,这个问题,只要你写文章,就不可避免会遇到。在这里,作者毫不避讳地把它拎到台面上来讲,不是让形式作为内容的辅助,或者是让内容高于形式,追求像古典时期的完美构成,而就是把这个问题摆了出来,摆到读者的面前,自己不去解答。

但是不解答,不代表这个作者没有态度。这篇文章的第二个特色,我个人认为就是伪学院派。为什么说是“学院派”,那么大家看了这篇文章的整体感觉,包括这个作者的用词,整个的架构还有观念,自然而然都能明白。但是为什么是“伪”呢?最重要的一个原因,就是这个作者用了一种学院派的写法,但实际上对它其实是持一种否定的态度。甚至在文章里面直接就这样写了,这个也是一种很大胆、很叛逆的做法。

我觉得最有意思的一点就是,这篇文章不但用了一种学院派的写法来反讽学院派,并且同时也用它的内容驳斥它的形式,把一种不可分割的关系巧妙地分割开来。很多作者都热衷于用这样的诡计,那么这个作者对此不光是热衷了,甚至可以说是狂热,你们可以看到这个人很多作品里面,比如像早期的《月与风花雪》,都会有这样的一个观念,呈现出来的会是一种比较新奇的阅读体验。我把这样一种写法认作为是一种反叛,这样的观念、这样的作品意识可以说是非常可贵的。一个作者要是有这样一种信仰,不管是什么,都不太容易迷失方向,并且能享受相当于是一个精神自由的状态,要享受这种状态就要不断地去写。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《失序记事》【SBSS】原文

https://751678471.lofter.com/post/1de17e7d_f5e986b

       就你他妈戏贼多    


评论(6)

热度(60)

  1. 共2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